98岁的杨美田是南阳一位14岁参加革命,戎马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新四军女战士,曾荣获国家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6月7日,杨美田因病逝世,连日来社会各界以不同的方式为她送行。

“杨妈妈音容宛在!”“老兵,一路走好!”……6月11日上午,南阳殡仪馆告别大厅哀乐低回、挽幛如云,抗战老战士杨美田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前来吊唁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杨美田出生和战斗过的河南睢县、江苏泗洪县等党委政府和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派代表前来吊唁;南阳宛城区、卧龙区,镇平彭雪枫纪念馆等党政领导为老战士送行……

“八十年赤胆忠心坚守信仰,三千里烽火硝烟生死与共”,原二十一军政委李剑锋少将给杨美田老战士发来唁电。“杨妈妈音容长存!”曾采访报道过老战士事迹的中央电视台记者翟树杰、胡玉梅也派代表给老人敬献了花圈……

“70年前,国仇家恨将三个兵凝聚在一起;70年后,三块银元见证了重逢的奇迹。”泗洪县抗战老兵张道干的侄子张绍宝抱着张道干遗像、带着上大学的儿子张雷前来吊唁。他说,信仰之光不磨灭,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请杨妈妈放心,我们会继承老一辈的遗志,奋发图强,努力把前辈的精神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力量!

泗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春建在遗体告别仪式上说,泗洪和南阳相距千里,因淮水相通,更因革命相连。杨美田老战士1941年到泗洪,参与革命宣传、发动群众、根据地保卫战等抗战工作,后随丈夫马振藻还参加了光复洋河古镇的战斗,现在那里已是著名的白酒之乡。可以说,杨老前辈为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为泗洪地区抗战事业的发展、为泗洪人民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此之前的6月8日,南阳市宛城区委书记刘中青等人到杨美田老战士灵堂前吊唁,慰问家属子女。

杨美田,1922年1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睢县河集乡田胖村,系北宋时期开封府杨家将后裔。兄妹九人,因其最小,人称“杨家九妹”。14岁时就随哥哥杨进田等三十余人参加革命活动,宣传抗日,传递情报,站岗放哨。后来她和家人曾三次化装成乞丐为战斗在泗洪县的新四军金锁区委书记、区长兼武工队队长的丈夫马振藻部队送去子弹和急需的药品,后随丈夫转战在苏北、淮北等抗日战场,经常女扮男装,和武工队男同志一起战斗、直至抗战胜利。洪泽湖畔,留下了她和丈夫策马扬鞭、英姿飒爽的战斗身影。

解放战争时期,杨美田和丈夫随华北野战军参加豫东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后,杨美田先后在商丘县闫集、虞城县城关、商丘市妇联、南阳县委统战部、宛城区委组织部工作。

因老战士张道干寻找入党介绍人“出名”

杨美田老战士为人低调,默默无闻几十年,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泗洪县老战士张道干为寻找入党介绍人而走进公众视野。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江苏当地媒体在帮助老兵张道干寻找他的入党介绍人马振藻(已于1991年去世)时,获悉马振藻的妻子杨美田就安居在南阳。当年6月14日,杨美田登上央视《等着我》演播大厅,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江苏省宿迁市94岁抗战老兵张道干向她敬礼致敬,握着她的手喊“老首长,老大姐”……

原来70多年前,杨美田和丈夫马振藻,在苏北抗日战场上与日伪军较量时,曾暂居农民张道干家中。受马、杨二人的影响,张道干在1942年秘密加入共产党,追随新四军直至抗战胜利。抗战期间,在张家暂住时,杨美田夫妇曾将三枚银元送给张道干,帮其贴补家用,张道干舍不得花,就埋藏于家中。由于当年档案被毁,张道干的党员身份无法认定,70多年来,找到入党见证人,是他最大的心愿。70多年后重逢时,张道干将这三枚银元还给了杨美田,称“这是党的财产,是我入党70多年的见证”。2015年12月18日,宿迁市委为张道干恢复了党籍。

2016年6月15日,杨美田、张道干将3块珍藏70多年的银元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据张道干老人侄子张绍宝讲,老人已经于2018年10月2日病逝,泗洪县将老人故居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加以保护。当县委提出让杨美田题写故居名称时,已经患病、身体虚弱的杨美田没有推辞,练习了一周,用颤抖的手写了多次,终于完成嘱托。

追忆:一个放大镜用了30年

据杨美田长子马希林介绍,母亲心地善良,为人忠厚,严于律己,一心为公。父母生前非常恩爱,从未在孩子们面前红过脸、吵过嘴;常常帮助救济周边的老乡和邻居,是邻里眼中的好奶奶、好妈妈。

马希林说,父母一生养育了他们兄妹七人。母亲经常教育子女要“不沾、不黏、不贪”(不沾别人光不沾国家光;不黏就是做事干脆利落;不贪就是廉洁奉公、严于律己),每当想到战争年代身边倒下的无数战友,就感到自己还能活着看到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就感到无比幸福。她常说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

在杨美田简朴的家中,记者看到老人床头前留下的几件珍贵的东西:一个是用了30多年的放大镜、一对解放战争中从美军缴获的茶几和几十册党报党刊——《我是共产党员》《力量的源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是老人生前每天拿着放大镜学习的“必修课”。

记者看到,老式放大镜已经破损,用透明胶缠了又缠。这是老人生前读书看报的工具,老人直到病情严重前,一直坚持读党报党刊,这是她坚持了一辈子的习惯。

“茶几已经决定捐给淮海战役纪念馆。”杨美田老人的四女儿马丰华含着泪说,这对茶几是战争年代作为战利品分给父母的,听他们说是从美军手中缴获的侵华日军用品,破了修修,一直不舍得丢弃。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