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千年州桥重见天日 南北桥面长约20.3米“州桥明月”曾是汴京八景之一

州桥本体 本版图片由采访者供图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郑松波实习生岳媛

二次发掘,千年古桥见天日

1984年

8月,开封市政工程公司意外发现了州桥遗址。开封市文物部门对州桥进行部分发掘后,又将其重新掩埋。

2018年

4月~7月,考古部门对中山路东面积约3.5万平方米的地块进行文物勘探,初步探明汴河在开封辖区内的位置、走向、保存状况。

10月,汴河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经过考古发掘,除了探明汴河的基本情况,还发现有比较丰富的明清时期的房屋建筑基址、灰坑以及水井,金元时期的陶灶、房屋基址等。

2020年

3月23日,正式启动州桥遗址本体考古发掘工作。由河南省考古研究院与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已顺利发掘出部分青石桥面、明清建筑基址、洪水淤积、人骨等遗物。经测量,州桥南北桥面长约20.3米。

规划

考古工作队将按照考古发掘工作计划稳步实施,并根据发掘进度同步启动州桥遗址本体保护展示方案设计工作。

对于开封人而言,“州桥”是一座石桥,更是千百年来通联古今,见证开封历史的一座古迹。州桥遗址位于今天开封市中山路与自由路交叉口南50米,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近日,备受关注的州桥遗址发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这座沉寂于泥土中千余年的神秘古桥,终于重见天日。

州桥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据明成化《河南总志》记载,因横跨在当时作为南北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的通济渠上,故名“汴州桥”。五代时期,“汴州桥”称“汴桥”。北宋时期,通济渠也称汴河,“汴桥”改名为“州桥”,也称“天汉桥”。

汴河是当时南北漕运的大动脉,而州桥跨越汴河,站在桥上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中间是天街,处于全城的正中心,是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方,其建筑也最为华丽气派,可以称作东京城的标志性建筑。

《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大内御街,桥下汴水奔流,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两岸的店铺、酒楼繁荣,笙歌连成一片。每当月明之夜,“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晴空月正,登桥观月的人群纷至沓来,熙熙攘攘。人们俯瞰河面,银月波泛泛,皎月沉底,故被誉为“州桥明月”,是汴京八景之一。

明代开封为朱元璋第五子的封地,曾大兴土木。出于漕运的需要,当时将宋代的棚梁式州桥改造为拱券式。

州桥虽然重见天日,但其身上仍萦绕诸多谜团。上世纪80年代考古初勘受限太多,对地下古“州桥”的认识是否准确?这座砖石结构的拱形“古州桥”与宋代州桥有没有可能是在同一位置上叠压的两座桥?古州桥究竟何时淤没……

关于州桥的具体样貌,世人只能根据描写它的诗词去想象。即使有《州桥明月图》,也只是清人模仿宋人的画图绘制而成的。

州桥遗址未来会如何开发、如何保护?

7月24日大河报记者电话联系了开封市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目前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战略统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作,高质量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未来州桥的保护展示便是构建凸显城市轴线、体现城市空间的宋文化传承展示主轴文化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工程。

国家文物总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中将州桥遗址列为大运河重要文物系统性保护整治工程“重要运河水工遗存保护”名录。河南省《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中将州桥遗址列入“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名录。

当下,随着州桥遗址本体考古发掘工作逐步推进,州桥更为清晰的脉络正在一点点铺展开来,很多未解的州桥之谜也许很快就会浮出水面。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