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溺水”被翻译为“慢慢溺死”,“黄河”翻译后只剩下“Yellow”,“一米线”被翻译成“Rice Noodle”……长期以来,我省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普遍存在的翻译不统一、信息不全、错译误译等问题,曾多次引起社会关注。

为了消除公共服务领域的各种“神翻译”,2019年5月,我省启动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规范建设,并发布了《河南省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参考(试行)》,让外语标识有了官方“标准”。“一年多以来,我省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规范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全省排查摸底工作基本完成。”8月14日,省委外办副主任李冰冰向媒体通报了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当前,河南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规范设置的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不仅是对外交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基础工程、“招牌门面”。“外语标识规范与否,已经成为影响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对外形象的关键指标。”李冰冰说。

他介绍,为了进一步树立我省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我省开放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省委外办牵头成立了“1+9”规范外语标识省级协调机制,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省内主要领域规范化外文标识语,并指导17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建立起相应机制。同时,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规范建设已被纳入我省文明城市创建和A级景区评定等指标体系。

“外语标识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摸底排查,各地需统一研究审校翻译处理的文字介绍等达上百万字,工作量很大。”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省委外办近期正在归纳分析全省上报问题,依托高校专家资源,争取尽早高质量完成具有河南特色和国内先进水平的语言规范标准研制任务,为全省统一整改打下基础。“条件成熟时,我们将推动制定地方性法规,全面提升我省国际化语言环境。”

该负责人表示,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规范建设非一日之功,亟需社会各领域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目前,我省许多地方都在利用高校、外事资源开展外语标识规范建设。例如洛阳市就与当地的三所高校共同进行了洛阳地铁一号线的站名和导视系统翻译。安阳市则根据韩国游客较多的情况,与韩国驻华大使馆联合开展景区标识的翻译工作。”这位负责人说,下一步,省委外办将指导各地建设数字化纠错反馈系统,鼓励社会大众积极参与,通过“随手拍”等形式给外语标识“挑错”,加快我省外语标识规范建设速度。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绿扬)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