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中国足协在苏州召开中超俱乐部投资人会议,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俱乐部名称要在2021赛季前“去企业化”,完成中性化更名。虽然中国足协还未正式对外公布该政策,但各家俱乐部已经收到了消息。这一势在必行的改革,引起球迷的热议。而具体怎么改?各家俱乐部都在斟酌酝酿当中。

  ●足球俱乐部改名倒计时?  

早在2017年,中国足协就公布了职业俱乐部改名的计划期限,2021赛季是中性化名称更改的大限,不改名就无法获得联赛准入资格。不过,前几年的计划是2004年(中超元年)之前进入职业联赛、名称延续至今的俱乐部不用改。而最新的政策则是“一刀切”,所有的俱乐部都要改。

根据中国足协的意见,更名后的俱乐部全称应当为“地域名+俱乐部名+足球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的形式,简称采用全称中的“地域名+俱乐部名”。不过,俱乐部名不得使用与俱乐部股东企业、实际控制人或关联方相似、相近的发音或汉字。

2020赛季之初,原来的“大连一方”俱乐部改名为“大连人”,完成了中性化更改。而将参加2021年中超联赛的剩余的15家俱乐部目前都不符合新要求。

综观世界足坛,采用企业的名字来命名的球队寥寥无几,而在中国,自打足球职业化起,队名最鲜明的符号就是地域+投资商。随之而来的是只要投资商一变,球队的名字也要变,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戏码年年上演。以广州恒大为例,这支球队从2000年以来经历过广州太阳神、广州吉利、广州香雪、广州日之泉、广州广药等一长串名字。

应该说,俱乐部中性化改名是中国足球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无论投资方换成谁,球队的名字都将一以贯之,有利于传承足球地域文化、传承俱乐部历史,打造百年俱乐部。

  ●16个俱乐部只有1个合格?  

然而,足协的更名计划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全国球迷热议。其中,反对的声音占了主导,特别是来自那些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牌俱乐部的球迷——河南建业、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山东鲁能、天津泰达、长春亚泰。

12月3日,据北京媒体的消息,国安俱乐部已上书足协,誓保“国安”二字不放弃,并从历史背景、文化积淀、品牌建设等方面做出陈述。最重要的是,“国安”二字从1992年北京国安成立沿用至今,已经与目前俱乐部大股东中赫集团没有商业关联。

而上海申花的球迷也要誓死捍卫“申花”二字。2014年,绿地集团接手上海申花之际,打算将球队改名上海绿地,导致全体球迷倒戈,改名一事只能作罢。不过,申花俱乐部还是比较淡定:“投资方绿地集团下属没有用申花命名的企业,所以‘申花’是合格的!请大家保持情绪稳定。”

鲁能球迷似乎是最不发愁的,虽然这两个字承载了山东足球20多年的记忆,但要知道,1993年开始,山东足球职业化的一个队名就叫“山东泰山”。至今,鲁能球迷在看台上喊的还是“泰山队”。

而最纠结的就是河南球迷了,建业二字毫无疑问踩到新政“红线”,但建业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一支在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诞生的球队,是中国足坛唯一一支从未易帜的球队,堪称职业足坛的活化石。坚守了26年的建业怎么改?据大河报记者了解,俱乐部方面也正在琢磨,关于企业的认知、球迷的感受、球队的文化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理清思路,届时,俱乐部会有一个官方说法。

  ●26年不倒,为何不能保留?  

赞成的球迷认为,经过了26年的积淀,“建业”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名字,也是河南足球的名片,从情感上当然不希望改名,但去企业化是中国足球向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

反对的球迷则表示,坚守足球26年的建业已成一个足球品牌,并且根植于球迷心中,在河南,它代表的就是足球文化的传承,它就是一个中性名字,足协并不应该一刀切。“我们的口号里是建业,我们的歌词里是建业,我们的旗帜上是建业,无论改成什么名字,只要建业这支球队坚持下去,我们就不会改口。”

按照足协的意见,各俱乐部改名要从突出人民地位、城市行政、名胜山水、文化符号等方面着手。而脑洞大开的球迷已经谋划起了河南建业的改名大计。“河南少林”“河南嵩山”“河南胡辣汤”“河南专治不服”“河南黄河”“河南FC”“河南得劲”“河南人”等新名字层出不穷。

  ●网友脑洞  

●来一整套的:

江苏苏宁:江苏FC队

广州恒大:广州华南虎队

上海上港:上海东方巨龙队

上海申花:保持不变

北京国安:北京FC

大连人:已完成更改

天津泰达:天津卫士队

广州富力:广州越秀山队

重庆力帆:重庆山城队

山东鲁能:山东泰山队

河北华夏:河北FC队

河南建业:河南中原队

深圳佳兆业:深圳特区队

武汉卓尔:武汉加速度队

青岛黄海:青岛海牛队

长春亚泰:长春东北虎队

●与国际接轨,可以这样:

@牙噶米:上海蓝豹队,上海红鹰队,天津雄狮队,NBA范儿。

●用本省市名山做名字:

@酸辣白菜2011:山东泰山队,河南嵩山队,天津盘山队。

●用美食命名球队:

@iseatooColin:北京爆肚,山东扒鸡,河北驴肉火烧,石家庄缸炉烧饼,武汉热干面,天津麻花,广州肠粉,河南烩面,上海生煎……

@辛弃吾:北京烤鸭队,山东挖掘机队,天津麻花队

不过,这是中超联赛还是厨王争霸赛啊?

●既然只有大连人队符合要求,那——

@Hellodream骏楷:大连人、山东人、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天津人、河南人、武汉人、深圳人、各种人……

  ●皓言皓语  

去企业化触动了中国足球的商业模式

在足球发达的国家,足球有成熟庞大的市场和产业链,一家俱乐部在票房、球员买卖、广告、联赛版权等方面均有不菲的收入,足球本身就是一门非常吸金的生意。欧洲的豪门,即使背后的投资方是来自美国、沙特、俄罗斯的大财团,但根本不会在这些“百年老店”的名字上打主意,而像巴萨干脆就是会员制俱乐部。

但中国足球的商业逻辑完全不同。在不少球迷还在托关系找球票的当下,何谈市场?去除场租和安保费用,俱乐部卖球票挣不了几个钱;联赛版权分红虽然近几年水涨船高,但相比巨额投资还是杯水车薪;球员转会方面,国际足坛对于中国球队完全是个卖方市场,需要出成倍的高价,才能邀请到高水平的外援、外教。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烧巨资搞足球?背后是中国企业的“足球经济学”,小俱乐部看来,足球就是投机,是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红娘”。大俱乐部看来,投资足球能迅速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而带动主业的迅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万达,到这些年的恒大,模式一直没有变过。

当然,建业集团的发展壮大也受益于足球,历经26年风雨之后,胡葆森曾从生意角度做过论述,在建业的省域化战略中,企业发展对于足球的依赖性已不高了,而之所以依然坚守,来自于“足球为民”的责任感和情怀。“建业搞足球要搞到破产为止”的气度,是中国足坛一个脱俗的样本。

每年的冠军只有一个,前几年中超大搞“军备竞赛”,一名国脚的身价甚至炒到了1个亿,泡沫越来越大,导致很多无法坚持的企业赔本出局。看到问题的中国足协踩下急刹车,出台各种政策遏制金元足球的蔓延,但仍留下了2020年初十几家俱乐部退出中国足坛的后遗症。

为了中性化更名的实施,中国足协继续缩紧财政为其铺路——国内球员从限薪1000万拦腰砍到500万、外援工资总额不超1000万欧元、俱乐部年度总支付不得跨越6个亿……虽然大家能少投钱了,但是品牌曝光却没了,相信每个企业都会好好算算这笔账。

来源:大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