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房琳闾斌通讯员李媛

一弯黄河入豫来,温柔地将三门峡揽入怀中。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此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随后,黄河流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在三门峡迅速铺开,如火如荼。

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5.74万亩,总产量14.82亿斤,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创历史新高;苹果170万亩,产量20.1亿公斤,稳居全省第一;食用菌种植规模达4.2亿袋,鲜品产量41万吨,产量、规模位居全省第二;连翘面积、产量全国第一;丹参面积和产量全省第

一……

一连串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是三门峡稳定粮食安全、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用心回答。

不仅如此,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推动三门峡市黄河流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先是对全市黄河流域农业农村发展做出总体设计,编制《三门峡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农业专项规划》。随后,又创新性地提出《关于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工作方案》,探索进一步推进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聚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聚合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子,不断探索和奋力建设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先行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引领区、沿黄乡村基础设施优化样板区、沿黄乡村治理提升示范区等‘四区融合’的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三门峡样板。”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耀武说。

不负重托,追赶超越。

这样的三门峡,让人足够期待。

关键词壮大

粮食增速全省第一,首获省政府表彰

5700余斤!

6月15日,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村,村民史新宾的蔬菜基地传来好消息,基地内19个蓝莓大棚共产出蓝莓5700余斤,产值达40余万元。与此同时,基地的南瓜种植面积也由去年的600亩提升到1200亩,已是硕果累累,长势喜人。

史新宾的蔬菜基地采取“公司+农户”形式,发动周边农户广泛种植大豆、红薯及南瓜等蔬菜。“不单单是我们这里,连同周边的西王村、北村等一起,我们的蔬菜种植已初具规模!”史新宾言语里,是满满的自豪。

史新宾的这份自豪,或许可从当地提供的一份实实在在的数据中,看出原因:

大王村所在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距离黄河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利灌溉条件良好,在发展蔬菜产业上具有先天优势。当地在着力打造“菜篮子”工程中,积极引进新品种,做活做精特色农业。2020年,该镇建设两个蔬菜千亩方基地,规划面积2300亩,推广应用病虫害物理防治等10余项先进技术。目前,两个千亩方基地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大王村便规划在其中一个基地。

截至目前,该镇蔬菜种植面积4.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和大棚面积突破10000亩,现有蔬菜生产专业村14个,蔬菜生产专业户4000多个,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生产格局。

“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黄河之畔的三门峡,像这样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村还有很多:

在灵宝市故县镇,盘龙红梨合作社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发展红梨1000余亩,年收获红梨上百万公斤,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沿卢氏官道口—灵宝寺河山—陕州二仙坡等一线打造的“全国重要黄金苹果带”,面积达到35万亩,产量稳步提升

……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

三门峡在农业生产的浪潮中正全速前进,不断创建全省领先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的粮食生产,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已成为三门峡快速发展的坚强基石。

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5.74万亩,总产量14.82亿斤,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创历史新高,首次获得省政府表彰;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66.96亿元,增长3.2%,位居全省第二;第一产业增加值139.98亿元,增速2.8%,位居全省第二;食用菌种植规模达4.2亿袋,鲜品产量41万吨,产量、规模位居全省第二;连翘面积、产量全国第一;丹参面积和产量全省第一;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215个;注册“二仙坡苹果”“九拙堂”中药等特色品牌70余个;“灵宝苹果”区域品牌价值186.42亿元,稳居全国县级第一名

……

关键词培育

电商、直播带货等农业发展新主体魅力突显

进入7月,豫西三门峡的空气开始滚烫。大量瓜果时蔬上市,三门峡四季丰果蔬有限公司也进入到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

7月5日,记者在公司车间内看到,6条包装流水线开足了马力,工人们来往穿梭,成堆的货物被码放整齐后,运往门口等待的运输车辆,一旁的女工手速飞快,贴着发货单,现场一片繁忙。

“一天要出四五万单的货物,发往全国各地。”仓库管理负责人罗建元忙得脚不沾地。他告诉记者,公司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立足三门峡良好的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发挥企业自身农产品仓储、分拣、物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断打造豫西地区农产品电商的“聚散地”。

2019年,公司全年电商发货超800万单。2020年,全年电商发货超1800万单,销售额突破2亿元。

“一个中心仓,货品发全国。”罗建元说,公司在不断打造农产品电商集散中心的同时,也积极落实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工作任务,促进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2020年11月,杭州天猫农场全球采购狂欢启动仪式上,三门峡红啤梨一夜卖出10万单,瞬间成网红爆款,成为三门峡市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的经典范例。

关于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三门峡不仅有大型的农产品电商集散中心,也能“玩转”一台手机支起的直播带货。

7月5日,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村的河南好祥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手机前卖力直播带货“手抓饼和葱油饼”。面前的手机屏幕上,不时有顾客光顾下单。“不要小看这一张手抓饼,通过直播带货,每天稳定出货量在5000—10000单。”公司负责人史新宾介绍说,目前公司该产品长期占据所在直播平台的畅销榜前列,年效益额达上千万元。

农业电商、直播带货……这样的农业发展新主体,在三门峡市正在不断培育发展。

记者从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0年全市农业电商主体有2500多个,交易额达28.3亿元;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有5个,超千万元的有50个。携手淘宝、抖音、快手等公司,在三门峡市建立了农产品直播基地,培育了1000名农产品“直播达人”为三门峡市特色农产品代言,助力农产品销售。苹果、香菇、蜂蜜等300多种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全市还成立了三门峡市特色农产品销售企业大联盟,构建起果品、食用菌完整产业链,先后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2个、市级8个、县级10个,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

关键词整治

美丽乡村,悄然镶嵌在黄河沿岸

古屋、巷道、摄影作品,还有葱绿浓郁的枣树透墙而过……

这里,是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后地村的“黄河故事摄影街”,也是人们感知黄河文化的一个“新窗口”。6月29日,三门峡市直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宣誓暨“黄河故事”摄影展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数百米长的巷道内,200余幅“黄河故事”摄影作品挂墙展出,在绿色枣林的掩映下,黄河流域的瑰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在这里一一体现。

黄河岸边的后地村,已不是第一次举办这种全市性的活动了。

今年5月,第二十七届黄河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万人帐篷节、罗曼彩虹跑、全国车友会穿越黄河生态廊道自驾之旅等重磅活动,纷纷“选择”后地村举办。而吸引他们的,正是后地村独特的魅力。

走进村内,随处可见的枣树是这里最大的特色,组成了一幅“林中有村,村中有林”的景象。“村内树木覆盖率达95%,正在进行的森林小镇项目,要给村内道路都种上花草,铺上草坪。”村支书谢山介绍说。

“环境好了,村子美了,来这里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谢山笑说。

记者从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像后地村一样的“美丽乡村”在三门峡还有很多,她们似一颗颗明珠,镶嵌在黄河沿岸,展现着当地人居环境的新面貌。

2020年,三门峡市完成“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108个,命名表彰各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9万户。渑池县段村乡赵沟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有4个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同年,全市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共改建新建16.2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都得到处理,全面通过达标验收。秸秆利用率达到93%;农药化肥使用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实现负增长;农膜回收率95%;规模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粪污综合利用率94%,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关键词谋划

“四区融合”撑起沿黄绿色发展廊道

进入7月,三门峡的麦收结束,颗粒归仓。

站在湖滨区高庙乡大安村的高坡上远眺,眼前高标准生态梯田层层叠叠,映着不远处的三门峡大坝清澈碧绿,描绘出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油菜、油葵轮作,高标准梯田上种植特色林果和中药材,这里是湖滨区10万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项目一期工程。”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纳入“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也是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赋能“三农”,激发资源要素和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2021年3月,为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推动三门峡市黄河流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特编制《三门峡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农业专项规划》。规划按照相关总要求,对全市黄河流域农业农村发展做出总体设计,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部署重大行动和重点项目。

2021年5月,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再次提出《关于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推进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工作落实。按照该《方案》,三门峡市将在空间布局上,重点围绕“一带四组团五类型六线路”,奋力建设“四区融合”的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三门峡样板。

其中,“四区融合”是指奋力建设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先行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引领区、沿黄乡村基础设施优化样板区、沿黄乡村治理提升示范区。“五类型”是指在示范区建设上,根据村庄发展个性化特点,重点培育五种类型特色乡村,包括了产业带动型、生态示范型、商贸流通型、文化传承型和城乡融合型。“六线路”分别是指以不同村庄为中心,走出六条不同乡村旅游线路。

“206公里,是黄河流经三门峡的长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则是我们对黄河流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做出的‘承诺’。”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耀武说。

如今,三门峡农业农村发展正持续向好,一幅幅增长曲线图、一串串珍珠般的数据、一张张绽放的农民笑脸,都在展示着三门峡“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景象。

古老的黄河岸边,也正构筑起农业农村新的绿色发展廊道。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