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消息】按照特大型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加强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规划建设。6月27日,洛阳市人民政府印发《洛阳市城市区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城市区将安排排水防涝项目67项,总投资88.82亿元。其中健全防涝体系的紧迫性项目16项,计划投资38.89亿元;随同城市建设分年度安排项目51项,计划投资49.93亿元。

方案提出,2022年汛前,完成排水管网清淤疏浚、现有排涝河渠疏浚和卡口治理以及挡水闸、城市地下空间提升改造,推进老旧泵站和排水设备更新改造,完成13处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易涝点整治工作,解决老旧排水防涝设施、排水主干管破损和功能失效问题。

方案明确了重点任务

(一)加强规划引领,提高设防标准

结合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发展实际,2022年底前,编制或修订完成区域防洪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管理有效、安全可靠、智慧韧性的现代化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提升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开展流域区域排水防涝能力提升改造工作,中心城区按照城市排水防涝工程等别Ⅰ等设防,各县按照城市排水防涝工程等别Ⅲ等设防;提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中心城区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按照大城市上限确定,各县按照对应城市规模的上限确定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新建改造雨水管渠,中心城区参照特大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各县参照对应城市规模的较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标准,加快既有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改造,严格执行并适度提高城市地下空间设计防护标准,加强对地下空间排水防涝的设计审查,提升城市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和城市公共地下空间排水防涝能力。

1.区域城市防洪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一体化编制或修订区域城市防洪规划,提升城市防洪标准,形成布局合理、管理有效、安全可靠、智慧韧性的现代化城市防洪体系。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气象局,各县区政府

完成时限:2022年底前

2.城市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或修订城市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提升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和城市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标准,形成布局合理、管理有效、安全可靠、智慧韧性的现代化城市排水防涝体系。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配合单位: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气象局,各城市区政府

完成时限:2022年底前

(二)开展洪涝风险隐患排查评估

1.积极开展地下排水管网排查,建立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绘制城市地下管网一张图,实现智慧管理一张网。优先推进城市洼地、易涝点等区域地下管网排查、检测以及修复工作。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各城市区政府

完成时限:2022年底前

2.按照省住建厅《河南省城市中心城区内涝风险评估报告编制纲要》的要求,做好城区内涝风险评估工作,对涝水行泄通道阻隔点、滞水区域、下穿通道、低洼区域、泵站强排区域等重点内涝风险区,进行细尺度重点模拟评估,建立洪涝风险隐患治理台账,编制洪涝风险隐患清单。2022年汛前,完成城市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薄弱环节等隐患的排查和风险评估,绘制城市重要易涝区内涝风险图,划定洪涝风险控制线和灾害风险区,完成重大隐患治理。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配合单位: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各城市区政府

完成时限:2022年7月

3.开展极端天气对设施设备安全运行影响的风险评估,加强国土空间规划、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完成时限:2025年5月

4.推求暴雨强度公式,长、短历时雨型,根据多年降雨资料数据,分别对3小时短历时和24小时长历时设计暴雨雨型进行推求。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完成时限:2025年5月

5.建设城市内涝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在内涝高风险区和重要场所加密布设气象监测及实时预警设施。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完成时限:2023年5月

(三)加快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

1.实施城市排涝行泄通道畅通工程。结合地面径流自然格局、道路竖向标高、排涝渠分布、河湖水系等,按不同排水分区,调查分析在雨水管道满流情况下的地面涝水行泄路径,打通存在的阻隔点位,贯通径流排放通道。加强防洪渠、排涝渠建设和现有渠道过流能力提升,开展城市河、渠、沟侵占行为专项整治,采用暗改明、开挖疏浚等方式恢复排涝功能,提高城市排涝通道过流能力。2022年、2023年重点实施邙山、周山、龙门山、万安山等防山洪系统建设项目,伊南干渠、一干渠、东出口渠等排涝渠建设项目,打通城区内地面雨水径直接流入河渠的阻隔点。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各县区政府

完成时限:分批推进,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

2.实施排水管网系统提升工程。新建排水管网全面实行雨污分流,2022年基本消除排水管网空白区。对没有出路的管线要尽快建设下游排水管网或管渠。整改规范雨水口,严禁随意封堵雨水口。定期排查更新易涝积水点,“一点一策”制定方案。2022年汛前,基本完成城市雨水口、检查井等微排水设施专项整治;完成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危及居民安全的易涝点整治;建立易涝点常态化整治制度,对新出现的易涝点,要在次年汛前完成治理。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各城市区政府

完成时限:排水管网提标改造工程分批推进,2025年底前完成。其它2023年底前完成。

3.实施雨水泵站提升行动。对外水顶托导致自排不畅或抽排能力达不到标准的地方,改造或增设泵站,提高机排能力。根据城市内河水位控制要求优化泵站运行,避免汛期内河水位顶托影响排涝。重点校核地铁、隧道、立交桥的雨水泵站能力,设置双回路电源或配备燃油发电机组,提高泵站供电可靠性,保障极端条件下雨水泵站正常运行。雨水泵站室外地坪和出入口、通风口、吊装孔、检修孔等开口部位标高应达到城镇防洪和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确保泵站设施安全运行。谋划建设瀛州桥、涧河口、瀍河口、伊南湿地、甘泉河、西干渠、芳泽路、安乐、东干渠等9项排涝泵站及滞涝湖建设工程。梳理排查易受淹丧失排放功能的雨水泵站,建立整改清单,逐一制定提升改造方案。2023年主汛期前,完成九都东路沿线老旧泵站(1995年建设)的提升改造,重点完成启明南路和金业路两座泵站(汇水面积大、地势较低)的自备应急电源建设,提高老旧泵站供电可靠性的同时提升调蓄应汛能力。2023年汛前,按照排涝泵站负荷等级和不小于保安负荷120%容量要求,完成所有市管泵站的双回路供电和自备应急电源建设,全面提高城市泵站的供电可靠性。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轨道集团,各县区政府

完成时限:2023年底前

4.实施重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城市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通信设施、变配电站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提高排水防涝标准。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将重要基础设施设置在洪水风险区外或最高淹没水位加安全超高区域。供水厂、污水处理厂、通信设施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的机电设备应设置在高处,并配套建设应急备用电源接口,配备柴油发电机组应急备用电源,在遭遇极端灾害时保证正常运行。提高隧道排水出路有效性和安全性。改造提升不具备单独排水系统的城市隧道,提高排水口高程,避免河道水位顶托和倒灌。优化出入口道路竖向设计,增设横截沟收水系统,科学规划设置调蓄池,加强周边排水管网和设施系统改造,避免地面径流排入隧道。实施城市交通隧道防汛改造,因地制宜将高压配电室迁移至地面层,低压配电设施预留应急电源接口。实现城市隧道水位信号与交通信号联动管控,并与相应指挥中心联网。隧道长度大于500米的应增设竖向逃生通道。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洛阳移动、洛阳联通、洛阳电信、洛阳铁塔、国网洛阳供电公司,各县区政府

完成时限:2023年底前

5.实施城市建(构)筑物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提升工程。根据当地内涝风险控制线,通过抬高出入口高程,设置出入口遮雨棚、排水沟、防淹门,配备防汛挡板或沙袋等方式,对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地下公共停车场出入口进行改造。受过洪涝灾害影响的地下空间,要对挡墙侧壁、人行步梯出入口和通风井口等进行改造。加强对地下排水和电力等重要设施设备的迁移或防涝改造。明确城市建(构)筑物地下空间的属地政府责任、权属单位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建立地下空间排水防涝综合协调机制,完善地下空间管理体系,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住建部门负责监督指导住宅、市政公用设施等地下空间的排水防涝工作;人防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单建人防工程的排水防涝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监督管理工作;供电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地下空间电力设施的排水防涝工作;卫生健康、教育、商务等部门对本行业的地下空间排水防涝工作履行监管责任。2022年6月底前,完成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提升改造。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配合单位:市城管局、市人防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国网洛阳供电公司、轨道集团,各县区政府

完成时限:2022年6月

6.实施雨水源头减排和雨水调蓄工程。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展海绵型建筑和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海绵体建设。城市新区、新建项目全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积水点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和现有绿地功能品质提升开展相关工作。开展初期雨水治理,集散结合建设雨水调蓄设施。2025年城市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低于40%。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配合单位:市城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区政府

完成时限:分批推进,2025年底前

(四)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监管

严格落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强设计成果质量管控,强化质量安全现场监督。持续开展城镇既有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坚持边排查边整改。对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房屋建筑,属地街道、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及时督促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采取应急防控措施,组织开展加固整改等工作。对鉴定为危房又暂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坚决停止使用。2022年汛前,对所有纳入监管的房屋建筑、市政在建项目防汛能力排查,并督导各项目部严格按照防汛预案要求准备防汛物资和救援队伍。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完成时限:2022年6月

(五)提升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管理水平

1.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城市排水防涝责任制,建立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河湖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完善城市内涝防治预警、会商研判、信息报送、抢险队伍和物资联动等各项工作机制,细化极端天气应急防范和紧急避险响应措施,保障城市正常运转。修订细化排水防涝应急预案,建立点位、街道、区、市四级城市排水防涝应急处置责任体系、值守制度和责任架构。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配合单位:市应急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国网洛阳供电公司、轨道集团,各县区政府

完成时限:2022年6月

2.加强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组建城市排水防涝抢险队伍,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城市生命线工程专业抢险队伍,园林绿化、路灯照明等城市运行抢险队伍,配足应急装备和物资,规范应急处置程序,强化教育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应急演练。制定完善建设领域抢险后备力量登记制度和建筑企业抢险贡献补偿、激励制度,鼓励建筑施工企业组建抢险队伍。2022年6月底前,建立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名录,按照内涝风险等级和标准要求配备移动泵车、抽水设备、自主发电设备等专用防汛设备。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配合单位:市应急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国网洛阳供电公司、轨道集团,各县区政府

完成时限:2022年6月

3.加强排水管网运行维护。2022年6月底前,修订完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巡查、维护、隐患排查制度和安全操作技术规范,组织开展排水管网、窨井等设施普查和清淤疏浚工作,加强调蓄空间维护和城市河道(渠)清疏,增加施工工地周边、低洼易涝区段、易淤积管段的清掏频次,全面疏通、养护雨水管网和合流管网等排水设施。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各县区政府

完成时限:2022年6月

4.强化紧急避险举措。坚持防范关口前移,编制城市排水防涝紧急避险应急预案,划定城市内涝紧急避险场所,建设供水、环卫、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标识系统,明确市民避险区域位置、保障措施和转移路线。建立紧急状态信息发布平台,确保关键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相关部门、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完成时限:2022年6月

5.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监管,加快具备监测排水设施关键节点、易涝积水点和控制排水泵站、排水闸自动开启功能的内涝管控系统建设。2023年5月底前,基本建成具备城市内涝管控功能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十四五”末建成具备城市内涝管控和区域洪涝“联排联调”功能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配合单位: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各城市区政府

完成时限:2023年5月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洛阳市城市区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徐衣显 市长

常务副组长:孙延文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韩治群 副市长

副 组 长:罗克振 市政府副秘书长

成员单位:市发改委、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人防办、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国网洛阳供电公司、国晟集团、轨道集团,各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市城管局局长易勋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提升本地排水防涝能力专项行动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强化牵头部门行业主管责任,建立多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压实属地政府主体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把治理内涝作为保障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科学谋划项目,建立项目台帐,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挂图作战,对图销账,全力推动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建设。采取调度、通报、督办、约谈等方式加大推进力度,压实单位责任,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等有关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及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二是探索建立“按效付费”等资金安排机制。创新资金筹措渠道,探索统筹排水防涝和城市建设的新开发模式,整合盘活存量资源和各类经营性资源,创新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水务事项全链条管理机制;三是探索在市级层面成立给排水设施建设运营服务公司,引入央企或社会资本参与,破解资金筹集难题。

(三)强化部门联动。加强城市洪涝体系衔接,建立城市洪涝联排联调机制。扩展挖潜城市和周边自然调蓄空间,开展内河治理工程、滞蓄行泄空间、城市超标降雨滞蓄空间和行泄通道建设,着力解决河水顶托倒灌、河渠卡口等突出问题,提升城市雨洪消峰、错峰、调蓄能力。

(四)做好教育宣传。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大力宣传城市内涝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增强人民群众内涝灾害预防知识和避险意识。要及时将排水防涝建设理念、工作进展和社会环境效益等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监督,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生活环境。

2022年排水防涝项目计划表

2023年—2025年排水防涝谋划项目表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