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门子弟到豫剧名角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金不换的艺术成长之路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陈海寅】“唐成夫妻喜迎春,长街逛灯灯彩新。一盏彩灯红彤彤,腾空飞起一条龙……”2月15日(除夕)晚,在2018年央视春晚戏曲节目《盛世梨园美》中,金不换、徐福先夫妇闪亮登场。他们表演的《唐成夫妻喜迎春》赢得满堂彩。

下台后,金不换依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他从贫苦农家走出,通过不懈努力成为国家一级演员、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并一步步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这一路饱尝酸甜苦辣。

从小喜欢豫剧,曾随戏班子漂泊学艺

金不换幼年生活非常贫苦。在他的记忆里,常常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乡亲们都很喜欢听豫剧,嗓子好的人没事就唱上两段。好听的戏,能让人暂时忘掉疲劳和饥饿。”金不换说,他的大哥金振全也是个戏迷,特别喜欢听《南阳关》。小时候,金不换就跟着大哥学习劈腿、下腰、走梅花桩,期望有朝一日能进入剧团学戏。

1976年,一位豫剧名角带团到新乡市封丘县县城演出。当时8岁的金不换得知后,和哥哥步行走了几十里路去看演出。然而,当他们疲惫不堪地走到剧场门口时,却因为没钱买票被挡在了门外,沮丧的他们只好蹲在剧场墙外听戏。那时候,金不换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长为一代豫剧名角。

1980年,有一个戏班子到金不换的村子演戏,班主叫老孙。当时的演出条件比较简陋,一个布帘子一拉,就把舞台分成了台前幕后。戏班子自到这里后,每天早上都有一个浓眉大眼的男孩儿送来两桶清水供戏班子的人洗漱,这让老孙很好奇。

“孩子,你是想学戏吗?”老孙把男孩儿叫到一旁问道。

听到老孙的问话,这名男孩儿用力地点点头。“我不要钱,你管我吃饭就行。”男孩儿的眼神里满是期待。

这名男孩儿就是金不换。得到家人的同意后,金不换跟着老孙的戏班子开始走南闯北。风餐露宿的生活没有让他觉得苦,每天能听戏、能学戏反而让他倍感幸运。因为天性聪敏,对戏曲又很有悟性,金不换进步很快,没多久便能跟随老孙上台演出,扮演书童、跟班的角色。

1981年,金不换辗转到开封市一家戏曲培训班学习,这为他日后考入鹤壁市豫剧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跟随牛得草先生学艺,扛起弘扬牛派艺术重任

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牛得草先生,鹤壁市豫剧团声名鹊起。为了牛派艺术薪火相传,鹤壁市豫剧团对外招生。

得知这个消息后,金不换和大哥一起报考了鹤壁市豫剧团。哥儿俩凭着出色的表现,从几百名报考孩子中脱颖而出。因为他们中只能留下一个,疼他的大哥坚持让他留下了。

带着全家人的希望,金不换进入了鹤壁市豫剧团,他对自己要求特别严。为练好基本功,数九寒天他累得满头大汗依然坚持;为了熟记唱词,他走路、吃饭、上厕所都在心里默念。他的刻苦与认真得到了剧团老师的认可。在老师的指点下,他入行丑角,跟随牛得草先生学习。

当时,牛得草先生已是广受欢迎的豫剧名角,金不换倍加珍惜学习机会。除了日常学习外,金不换在后台仔细观摩牛得草先生的表演,模仿、揣摩唱腔。

“有次演出完了,我还在后台模仿牛老先生的唱腔,刚好被他撞到。我以为他会批评我,他却满是赞许地冲我点点头。”金不换说。

牛得草先生将毕生技艺都传授给了金不换。牛得草先生晚年时,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登台表演,剧团的经济效益也急转直下。为了重振牛派艺术,金不换于1999年赴京参加戏曲展演,让牛派艺术再次名震京师。那次北京之行,他还一举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金不换后来扛起了鹤壁市豫剧团发展的重担。这些年来,他牢记牛得草先生的教诲,努力弘扬牛派艺术,推出《七品芝麻官》的衍生剧《唐知县审诰命》《芝麻官惊梦》《芝麻官下江南》《芝麻官进道观》《芝麻官挂帅》。在他的演绎下,“芝麻官”的名声越来越响亮,牛派艺术再次红遍大江南北。

“我能走到今天,离不开牛得草先生的悉心指教,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支持。”金不换说,鹤壁丰沃的艺术土壤让牛派艺术有了蓬勃的生命力,今后他会一如既往地带好队伍、推出好戏,让牛派艺术薪火相传,让这张文化名片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聘信息|广告服务|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