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1. 谁也不会想到我们如今的生活会跟一个小小的手机捆绑在一起。这个刚刚诞生不过50年的物件正以始料未及的速度掌控我们的生活。

2. 张宇辰在中国移动工作20多年,见证了短信取代语音通话、网络又取代了短信的发展变化,他是“局内人”,最直观看到了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同时他也是普通用户,感受着移动通讯变化带给他的生活惊喜。

3. 仅仅20年,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不可想象,曾经“移动改变生活”只是一句广告,而现在,这句话是手机进入我们生活后,对日常最生动的概括。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围观,这就是手机的诞生。

手机诞生后20年,1994年,张宇辰拿起了一个小方块,翻开盖子,打了一个电话。这是他用手机拨出的第一个电话,那时他还是个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20年都要跟这个小方块打交道。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网络优化中心机务员张宇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网络优化中心机务员张宇辰

张宇辰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网络优化中心的一名机务员,这20年来,他的岗位历经交换维护中心、短信维护中心再到如今的网络优化中心,他既是幕后工作者也是移动用户,透过他的眼睛,我们看到了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

2000元换回一个不用扯着线打电话的手机

时间倒退2、30年,如果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手举大“砖头块”扯着嗓子打电话的人,那十有八九是个老板没错了,他手里的就是初代手机——大哥大,昂贵的价格一度让人望而却步。

“大哥大”(图片摄自郑州市档案馆)

“大哥大”(图片摄自郑州市档案馆)

那时,“移动通信”这个词还没出现,“大哥大”似乎也还只是个身份的象征,手机的角色更像是“新鲜玩意儿”,它的便利和未来的发展,没有人能想象得到。

张宇辰第一次接触到手机是1994年,那时还在上学的他花了2000元“巨资”购入了一台翻盖摩托罗拉手机。这是“大哥大”的第二代产品,机身已经从“大砖头块”变成了可以握在手里的小方块,但本质上还是那个模拟信号机,打电话的时候需要把“头顶”的天线拔出来。

可是这已经足以把人们从被电话线“捆绑”的日子中解救,走在路上,遇到急事,从包里掏出手机,随时随地就能联系到你想找的人。

一代又一代通讯工具(图片摄自郑州市档案馆)

一代又一代通讯工具(图片摄自郑州市档案馆)

那时的手机号还是7位,“号码烧在手机里,一个手机只能用这一个号。”张宇辰说,那个手机更像是一个没有电话线的普通固话,除了打电话,没有别的功能,“那时候话费也比较贵,好像是6毛钱1分钟。”但是这么贵的话费并没有带来好的通话体验,打电话过程中杂音总是不能避免。

1994年,手机的实用性还没有被重视:在室内有座机,在街上有IC卡电话和报亭公共电话,“手机的使用频率很低。”

2G时代,手机变成了街头巷尾常见的时髦物件

早期的手机(图片来源:东方IC)

早期的手机(图片来源:东方IC)

到了1997年左右,也是花了2000元,张宇辰买了一台诺基亚5110。同样的价格,换来的是更好的使用体验。“数字机通话更清晰,而且体积更小,拿在手里一点不占地方。”手机号也从7位变成了11位。

一部数字手机,标志着新的移动通讯时代来临,这就是2G时代。从1995年到2008年,2G时代的“统治期”长达13年。

1999年7月,郑州移动开始筹建,张宇辰在那时加入了移动公司。他回忆,当时,新成立的移动公司把移动电话入网费从1200元直接拉到了500元,移动用户数量因此在下一年初扩大了3倍多。

手机的普及度高不高,曾在移动营业厅一线工作的赵华最有发言权。她回忆,手机的普及,带给他们的影响就是“忙”。每天忙着给客户缴费,忙着给客户办卡,忙着教会客户使用业务,如短信、彩信、彩铃等。

图片来源:东方IC

图片来源:东方IC

老刘就是这时候拥抱了移动通讯的浪潮。除了60后郑州资深“土著”,老刘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最早用上河南移动手机通讯的用户。

“那时候不是只有中国移动嘛,我还记得第一批是137号段,郑州的就是137-0371,各地市都跟着区号走。”老刘说,但是他低估了郑州用户的购买力,省内别的城市号码卖不动,只有0371的号码在极短时间内就卖完了。

“区号是一方面,还想要个尾号吉祥号。”无奈的老刘当时还托人找关系,又额外花了100元才买到了尾号是8的吉祥号,但是依然没有0371可买,只好买了漯河的号段。为此,老刘还耿耿于怀了好久,前两年才终于如愿以偿换了个0371的号。

全球通是中国移动的“明星套餐”(图片来源:东方IC)

全球通是中国移动的“明星套餐”(图片来源:东方IC)

那时,除了手机本身价格高,还有话费,漫游费,以及“月租费”。“当时我记得只有全球通一个产品,月租费每月是50块钱,要交给移动的,话费倒是都消费得起,应该是9毛钱一分钟吧!”老刘一度还觉得挺“亏”的,“全球通一直以来都是以信号好打的口碑,想想算是买个稳定信号。”

短信,成为2G时代的深刻烙印

2G时代,手机除了打电话,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发短信。2G时代让文字传输成为可能,短信也应运而生。张宇辰对短信的印象不可谓不深。

张宇辰在工作中

张宇辰在工作中

那段时间他在郑州移动短信中心工作,2002年,春节短信拜年突然兴起,引爆了短信业务。过年那几天,全省的短信量每天能达到上亿条,张宇辰所在的短信中心也从一个扩容到了六个,才能应对繁忙的短信业务。而在短信刚刚面世的时候,全省一天的短信发送量也不过20条上下。

碎片时间突然被一条条短信填满,发短信聊天成了一种新的消遣,而且短信比起打电话,也便宜一些。张宇辰回忆,“那时和爱人分隔两地,语音沟通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无疑太过奢侈,靠的就是一条条短信一解相思之苦。”

短信的风靡让用户们第一次体会到对手机的依赖,每过两分钟就要拿起手机看一眼,耳朵里似乎也总是有短信铃音在回荡。

越来越多语音通话被短信交流所取代,人们的移动通讯方式第一次发生了转变。

“动感地带”套餐受到短信一族欢迎(图片来源:东方IC)

“动感地带”套餐受到短信一族欢迎(图片来源:东方IC)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手机套餐悄然发生了变化,短信被包含进套餐,短信条数则成了各种套餐价格差别最主要的原因。

大街上的公交站牌贴满了“动感地带”手机套餐的广告,海报上印着周杰伦、潘玮柏、SHE这些最受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偶像,“我的地盘听我的”成了一句全国相传的广告语。这个主打短信功能的套餐瞄准的就是年轻人,因为这时候开始,学生成为了短信交流的主要群体。

那时年轻人爱用短信交流

那时年轻人爱用短信交流

对青年一代来说,发短信已经成了一种新时代的社交方式。爸妈的“监视”下,不能跟同学“煲电话粥”,联系只能靠短信,1990年出生的王昊对那个时代印象深刻。2005年,还是初中生的她拥有了人生第一部手机,手机套餐首选“动感地带”。

“动感地带的18元套餐包含200条短信,我们班有手机的办的都是这个套餐。”200条短信,看似不少,平均下来一天也发不了几条。初中时零花钱有限,为了节省话费,王昊每次发短信都尽可能在一条信息里把所有的事儿说清楚,“这样每个月的话费才不会花超。”

3G时代,从手机屏幕窥见世界

2008年,奥运会的消息铺天盖地。但张宇辰和他的同事们最关心的不是这个,而是即将面临的移动通讯崭新时代——3G时代的到来,他们为此已经准备了多年。

3G时代来临

3G时代来临

2009年5月,首个3G(TD-SCDMA)网络建成,并打通了省内第一个移动电话,这标志着3G的正式到来。

3G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手机上网。

其实早在2G时代,2002年移动梦网的搭建,使得手机连网成为可能,只是那时候上网速度太慢,内容也很匮乏,只能通过网页看个新闻,对图片、声音的需求都不能满足。就算实现了,也绝对花费不菲,张宇辰到现在都记得,曾经下载了一个9M大小的软件,用了20分钟不说,还花掉了300元的话费。

3G时代,流量不再是奢侈品,它们统统被“打包”,塞进了手机套餐里,高速上网也不再是奢望,用户们完成了从读字到看图的体验升级。没有流量的后顾之忧,手机的一方屏幕成了我们随时随地窥见世界的那个窗口。

诺基亚智能手机

诺基亚智能手机

王昊换上3G卡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载了一款当时风靡的浏览器,那时是2009年,她刚换了诺基亚的新款智能手机,办理了3G业务,“我同学都说这个浏览器快而且省流量,迫不及待想试试手机上网。”

从短信时代保留下来的节省习惯延续到了网络时代,连上网,整个世界都在王昊的眼前铺开来,她能上各种各样的网页看偶像的最新八卦,能从网上找图片做手机桌面,还能下载周杰伦新歌做手机铃声,给手机装上了QQ方便跟同学联系,周日的下午,王昊抱着手机就没撒过手,“当时就像是村姑进城的感觉。”

通过手里的一部手机跟世界发生勾连,全民上网的风潮就这么席卷了全国,一款手机软件更是给这个风潮增添了生动的注脚。

2011年底,张宇辰在电梯里,第一次听到了“微信”这个词。同事跟他说“这个软件可以发语音”,当时张宇辰并不以为意,觉得“也没啥厉害的”,可是没过多久,张宇辰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注册这个能发语音的软件。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绿色的小方块竟然像短信颠覆语音通话时代一样,颠覆了短信时代。时代的洪流来势汹汹不可阻挡,2013年1月,距离微信诞生仅仅2年时间,腾讯微信团队在微博上宣布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成为全球下载量和用户量最多的通信软件。

张宇辰分析过,微信之所以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迅速崛起,正是因为乘了这股互联网的东风。他说,微信不像短信是单独计费的,微信的通信费用就是流量费,自从3G时代以来,流量是打包的,用户对流量并没有感知。加上微信内容和形式都更丰富,也符合当下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

4G时代,生活被搬到了手机上

3G的时代初尝手机上网的便利,3G面世6年后,2014年,4G时代说来就来,不少人觉得4G没什么惊喜的,“无非是上网快了一点”,但跟大多数用户的感受不同,张宇辰看来,移动通讯方式这么多年的迭代,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就是步入4G时代。

“3G时代我们还是在支配互联网,可是现在觉得我们的生活已经被移动互联网支配。”

街头巷尾都是“低头族”

街头巷尾都是“低头族”

从技术层面说,3G时代网络传输速率是3M/秒,到了4G直接跃升到100M/秒,带宽也更宽,这就使得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应用可以在手机上使用。传输速度加快,网络使用感好,看的内容也更多,对用户来说最直接的体验就是沉浸在网络里的时间越来越多。

据今年年初《大河报》报道,2017年河南省手机用户上网流量为134007万G,居全国第4位;手机上网用户月户均流量为2.8G,增速为189%。

不论什么年龄层现在都离不开手机(图片来源:东方IC)

不论什么年龄层现在都离不开手机(图片来源:东方IC)

也许老刘这样的60后因为不差钱,成为了第一批用手机的人,可是在玩手机这件事儿上,60后们却落后了许多。直到4G时代的到来,让这些追不上时代潮流的“60后”才或许主动或许被动的投身移动互联网浪潮。

老刘用手机“冲浪”算是后来者,“上网都在家里解决了,用不上手机。”直到有了微信和移动支付,老刘切实体会到了手机上网的便利,手机里最常用的APP就是微信和腾讯视频了。“其实主要是怕被淘汰的心理,”老刘说,女儿和亲友,沟通都离不开微信,“前几年我没注册,他们每次都是打电话找我,一来二去都烦了。我也怕他们不带我玩儿,赶紧下载了。”老刘哈哈笑着,“还有微信支付,买个菜逛个超市都不用带钱包,确实离不开了。”

就像老刘所言,连买菜都用上手机了,我们的生活已经和它完全捆绑。想放松一会儿,拿出手机听听歌刷刷微博抖音朋友圈;家里水电气费,打开支付宝微信一键缴费;车子有了违章,不用跑到交警队,手机就能处理......

老年人也对智能手机产生了兴趣(图片来源:东方IC)

老年人也对智能手机产生了兴趣(图片来源:东方IC)

赵华也见证了这些年来办业务的大龄用户越来越多,连老奶奶们都要买能上网的手机,还要学着注册微信。

一部手机,把我们繁杂的生活日常变得既简单又有条理,手机上一个个小方块,是我们生活各个维度的缩影。

“这么些年,感觉就是一直在被技术推着向前走。”这是张宇辰对这20年的总结。1G时代只是打电话,2G时代学会了发短信,3G时代通过手机看世界,到了如今的4G,有人说手机变成了一个“没有长在身上的器官”。

移动改变生活,大概是对20年一句最好的概括。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科技不断在进步,我们的生活也在变得越来越不可想象,未来的日子将是什么样?没人说得准。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聘信息|广告服务|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