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钊 王耀成 通讯员 曹耀强 白贺阳

你见过镰割、机收小麦,那你见过用手“薅”收小麦的吗?5月23日,河南上蔡县一位86岁老人,带领几人在金黄色麦田里,用手“薅”的方式收麦。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老人名叫刘世扬,1936年出生,1956年入党,1959年开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到农作物良种培育至今,已默默耕耘了63个年头。

与轰轰烈烈机械化小麦收割相比,刘世扬在其科研基地悄然有序地收小麦,显得很“另类”:以人工“精细化”手薅,以每株小麦为单位,进行编码,四查(根、茎、叶、种),脱粒,标号,装袋……

在这块集杂交小麦种质创新、品种选育、亲本繁育、杂交制种、示范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殊麦田里,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中国杨凌农业科技成果“后稷奖”获得者、中科院矮败小麦豫南“掌门人”的刘世扬,看着多年来自己含辛茹苦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笑着说,这十几个姣姣者都是他“千里挑一”多年轮选出来的品种。

多年来,刘世扬培育的小麦品种已有10多个品系参加国家和省试验并已通过省级审定,有一个品种完成生产试验并通过农业农村部专案组审定验收后向全国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刘世扬培植的小麦新品种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陕西等6省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累计增收粮食逾4亿公斤。

刘世扬说,自己小时候,常年吃不饱饭。“饿”的滋味像烙印一样深刻在幼小的心里。要想培植出一个在全国推广的新品种,不仅要经过数年的培植筛选,还要通过区试验、省联合体试验、省试验和国家试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此能耗费一个农业专家十年、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但为了培育出新品种,他愿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培育小麦良种。“活着就要干事,我还想在高抗倒伏、稳定高产上多培育表现优异的小麦品种,为‘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做贡献。”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