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墓”立碑现场

夕阳下的洛阳北邙山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殷海涛 实习生 许岩 文图

近日,两座崭新的墓碑竖立在了洛阳北邙山一角,分别属于古代两位诗词名人,李煜与王之涣。自此,这两块相隔不远的黄土地试图通过两块石碑向世人表达:南唐后主李煜、盛唐边塞诗人王之涣“埋骨于此”。两座石碑,由洛阳三位民间历史文化爱好者在网上发起众筹,百位网友响应后所立。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愿景】

网友要给两位唐宋名人立碑

作为闻名于世的“千古词帝”,李煜有着大起大落的一生,从国主到臣虏,从江南宫殿的繁华“凤阁龙楼连霄汉”,到汴京囚所的凄冷“沈腰潘鬓消磨”,跌宕的一生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他流传千古的词作,也令人直到今天仍在对他深感怜悯。

一首《登鹳雀楼》,让仅有六首诗作流传于世的王之涣妇孺皆知,其另一诗作《凉州词》,更是被国学大师章太炎推为“绝句之最”。

今年9月,江峰、董党伟、白小光等人一起前往洛阳市孟津区的后李村,寻访李煜与王之涣的墓地。江峰等人在洛阳市都有各自的工作,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历史文化爱好者。这一次,他们并非单纯为了吊古寻幽,而是带着更大的目的前来。

后李村坐落在北邙山脚下,一条瀍河绕村而过,这里一直流传着埋葬南唐后主李煜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传说,李姓村民们对两大名人墓冢在此深信不疑。

“洛阳地区的历史古迹、名人墓葬众多,无法查证的也不在少数,为李煜、王之涣立碑,一直是我们的心愿。”江峰说,此行,他们正是要为众筹立碑的工作进行前期勘察。

江峰向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介绍,2013年文物部门曾经来此调查,此后,后李村人给李煜、王之涣立碑的愿望更加浓烈。凭着对洛阳历史文化的热爱,他对此事一直颇为关注,不过仅靠他们几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就有了在网络上发起众筹的想法。

据江峰介绍,李煜与王之涣墓相距仅数百米,均无封土,若非村里对此熟悉的老人带路,很难找到位置。“每个月都有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拜谒李煜,李煜墓前种满果树,如果有一个可以缅怀的地方比较好,立块碑,别人过来了能看到有个标识。”江峰说。

【众筹】

计划给李煜墓和王之涣墓各立两块碑

河南省作协会员、孟津当地文化学者李凯斌告诉记者,此前,李煜墓就曾被当地设法保护。“当年洛阳修建洛吉快速路,线路经过这里。”李凯斌回忆,得知此事,他同后李村一些村民及孟津一些文化学者向有关部门反映,经过协调,洛吉快速路北移,绕过了李煜墓。得知有人要为李煜、王之涣立碑,李凯斌激动不已,他与组织者们积极接触,希望共同推进此事。生于斯长于斯的李凯斌对李煜墓、王之涣墓颇为熟悉,并对此进行过不少研究。他也经常充当讲解员的角色,为来访的客人介绍两座墓地的情况。“游客来了,村里人讲不明白,我就得回去。”

11月15日,江峰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众筹文章,他们计划给李煜墓和王之涣墓各立两块碑——一座主碑,一座镌刻墓志铭的副碑,初步核算需筹集4万元人民币。文章发布一周后,他们共筹得1万余元人民币。“我们先各立一块碑,把这个事情先开个头。”江峰说。

在立碑众筹发起之初,也有一些文化公司找上他们,表示可以承包立碑所用全部资金,附加条件是要为其做一些宣传,江峰一一回绝:“我们想让这件事情纯粹一些,不想染上其他色彩。”

江峰告诉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此次众筹的捐款者总计百人,来自五湖四海,外地的占一半,不少都是李煜的“粉丝”,他们三位组织者也做了捐款,共2700元。“立好碑后,我们会公示所有财务明细,哪花了多少钱,捐了多少钱,谁捐的,一一清楚地列出来。”

【回应】

文物普查将给予重点关注

年近八旬的李凯斌回忆,历来后李村人都将这片坡地称为“老坟台”,每逢清明也都来上坟,但老坟究竟是谁的坟,大家搞不清楚。年幼时李凯斌在这里放过羊,那时候还有封土,并有供奉用的神案。

2013年7月,孟津县文物局组织了考古勘探人员在这一带勘探,希望找到关于李煜墓的一些线索,钻探的结果显示下面有一座晚唐至北宋时期的墓葬。

对此,12月4日,孟津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告诉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老坟台的疑似墓葬未进行考古发掘,目前既无法否定,也无法确定是李煜墓。这位负责人介绍,根据历史记载,洛阳北邙山一带帝王、名人墓葬多达数百座,不过现今能够确认身份的,只有寥寥十几座。

记者查询发现,在2022年2月一份网络问政帖子中,孟津区文广旅局是这样回复网友关于“重修李煜墓的建议”的:“对‘帝陵’的调查及认定需要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才能进行。但目前的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尚无法确定李煜墓的具体位置,因此暂无法开展相关工作。”

不过这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如果附近有开发,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会优先保护遗址遗存的安全。同时,随着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的展开,届时他们会重点关注后李村,摸清墓葬的分布及排查散落的相关遗物。

而对发起立碑的江峰等人来说,他们“比较确定李煜墓、王之涣墓就在此地,但如果真的有一天文物部门发现李煜墓、王之涣墓在别处,证明我们是错的,那我想这也是一件好事,我们也会出面道歉”。

【探究】

有关“吴王”的史料文献

翻阅史料,宋代马令所著《南唐书》中记载“追封吴王,以王礼葬洛京之北邙山”,宋代郑文宝所撰《江表志卷下》载有“封陇西公,赠吴王,葬北邙。郑国夫人周氏祔”。

两篇宋代文献都明确表示,李煜葬于洛阳北邙。而李煜旧臣徐铉为其所撰的墓志铭,有“二室南峙,三川东注,瞻上阳之宫阙,望北邙之灵树”的地理坐标描述,大意是说李煜墓地在北邙山,遥对嵩岳太室、少室二山,瀍河、洛水、伊河从眼前东去,上阳宫隐约可辨。

“上阳宫位于唐代洛阳皇城西南,与我们村子遥遥相望,而我们村子又处于北邙腹地,‘北邙灵树’景观自然不稀罕。”李凯斌说。

李凯斌表示,自宋至清,史料对李煜墓的记载没有出现断层,元代陆友仁所撰的《研北杂志卷上》中也记载了李煜葬在北邙山:“李煜葬北邙,故吏张佖任河南,每清明,亲拜其墓,哭之甚哀。”

但单单一个北邙山,范围毕竟太大,且未必只有后李村能够“瞻上阳之宫阙”。对此,李凯斌解释,清雍正年间王士俊所撰《河南通志·卷四十九》中有更具体的位置记载:“后主墓在府城北一十里北邙山,即南唐后主李煜也。”清代河南府治所在今天洛阳老城区,其北十里正是后李村。

【发现】

李煜墓附近曾有高等级墓葬前常见的石像生出土

记者还从李凯斌口中得知,李煜墓附近曾有石人、石羊等高等级墓葬前常见的石像生及古建筑石料出土,现散布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此外,该村自古以来便有李煜的许多传说,相传后李村之名就和李煜有关,“紧邻后李村的村子叫做周寨,传说是李煜皇后小周后的陵墓所在地”。

但记者也发现,后李村旁还有一村名为前李,村名是否来源于“南唐后主李煜”有待商榷。

在史料与传说以外,李凯斌还向记者讲了一件事,阐释了曾有李煜墓志出土的来源。上世纪初期,后李村有个人称“炳爷”的人,以盗墓为生。“我小时候总好奇这老坟台是谁的老坟,但村里人都不知道,一次我随爷爷到老坟台割草,不经意间问起,爷爷随口一答‘吴王’。”李凯斌随即追问“吴王”是谁,“爷爷让我去问炳爷,炳爷却不耐烦地训斥‘又是你爷那个嘴拍子说的吧,小孩子打听那么多干啥’,但炳爷耐不住我死缠烂打,最终还是向我说了来龙去脉。”

炳爷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次大雨过后,老坟台被大水冲开一个洞,炳爷顺着洞钻进去,发现那里竟是一座古墓,青砖铺地,没什么陪葬品,但寻到了一块石碑。“炳爷说是墓志铭,认出上面有‘吴王’二字。”李煜死后的封号正是吴王,南唐旧臣徐铉为李煜撰写的墓志标题为《大宋右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并序》,也含有“吴王”。但这块墓志如今下落不明。随后记者向多位后李村村民及村委工作人员核实,“炳爷”确有其人,名叫李炳某,在新中国成立前曾进行文物贩卖、盗墓等活动,现已离世。

【学者】

两墓确有历代文献或遗存“证据”

洛阳师范学院特聘教授、文史学者段宇京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历史上对李煜墓的记载很清晰,从宋代到清代皆有记载。

段宇京曾参与过考证李煜墓地一事,他认为,李煜墓即使不在“老坟台”,也可能在后李村的几百亩地范围之内。

相比李煜墓,不远处的王之涣墓受到的关注要少一些。李凯斌介绍,王之涣墓有确凿的证据,“那里不止葬着王之涣,他的整个家族墓葬都在那里”。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王之涣及其家族成员王德表、王洛客、王之咸、王绾等人的多方墓志出土于洛阳。洛阳民国时期著名金石学家郭玉堂先生所著《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一书载:王德表墓志1931年出土于洛阳城北十二里后李村(注:有关资料显示,清代一里合今576米,民国一里即500米,该十二里与清顺治年间《河南府志》“后主墓在府城北一十里北邙山”互为印证),并记载随墓出土三彩器、陶器数十件,甚精,售价千元。李凯斌介绍,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对于王之涣家族墓地的位置仍有记忆,就在老坟台南部,与“李煜墓”毗邻。

“千百年来国人视死如生,丧葬礼仪十分讲究‘寿终正寝’、‘死得其所’,甚至千里归葬,如今出土的许多家族墓葬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聚族而葬成为中国人深入骨髓的传统生活文化习俗。由此可以推知,王之涣墓志铭记载其葬于北邙,也应祔于其祖王德表,葬在后李一带。”李凯斌说。

【疑惑】

北邙山上如此小范围内竟埋葬着两位诗词名人

为核实该情况,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联系了千唐志斋博物馆(注:中国的墓志铭博物馆)前馆长赵跟喜,他向记者介绍,洛阳一带共出土9方王之涣家族墓志,足以证明洛阳便是王之涣家族墓地所在。

其中,王德表(王之涣祖父)、薛氏(王德表夫人)、王翱(王之咸重孙)、李氏(王之涣夫人)四方墓志为上世纪千唐志斋旧藏,但其中李氏墓志今日下落不明,王之咸(王之涣堂弟)、王绾(王之咸子)、郑氏(王绾夫人)三方墓志由赵跟喜在千唐志斋工作期间用国家专项经费亲自在民间征集。

王之涣本人的墓志早年由辛亥元老李根源收藏,后下落不明,记者在网上看到有文章称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内。王洛客(王之涣叔父)墓志为本世纪初出土,据传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从墓志出土情况看,王德表是辈分最长者,此地(后李村)大概率是王之涣家族墓地,也有可能随着新的发现,从而有更准确的定论。”赵跟喜说。

但是,北邙山上如此小范围内竟埋葬着两位名人,这是否合理?段宇京认为,洛阳北邙一带古墓众多,古人墓地相邻是常见现象,有时甚至会相互占压,比如姚崇家族墓、范仲淹家族墓,二者相距二百米左右,他们之间还有一块唐代宰相裴遵庆的墓地,其神道碑离范仲淹家族墓地仅数米远。

“唐末、五代以来,墓葬规模愈发缩减,李煜以‘吴王’身份下葬,其墓地、地宫规模也不会太大,而王之涣家族墓葬规格,按其家族各个成员身份等级(多为下层官员,王之涣为九品官),其墓葬形制、规模不会太大,因此李煜、王之涣墓之间相距仅二百米,也不足为奇。”段宇京说。

【现场】

常有外地游客来寻找李煜墓,却少有人知道另一位唐朝大诗人长眠在此

在“万古千秋对洛城”的北邙山之上,一条河流蜿蜒曲折,冲刷出一道河谷,这条河叫做瀍河,后李村就位于瀍河岸边。

江峰等人立碑的前一日,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来到这里。写有“山河大道”的指路牌高悬于村口,十分醒目,不禁让人联想起李煜的词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对于记者这样的来客,村民们早已司空见惯。“来俺村找李煜墓的人可多了,有时候一来五六辆车哩。”相比李煜墓,了解王之涣墓的村民更少一些,村民李三才对记者表示,自己少说有五六次带外地游客寻找李煜墓的经历,但还没有带人找过王之涣墓。

李三才带领记者在后李村的各个角落寻找从老坟台上拉下来的青石残块,“这都是上世纪村民犁地犁出来的,嫌它们老碍事,就拉回来放在门口当石礅,拉到井边用来固定打水用的辘轳,现在已经没人管了。”这些残损的石块多带有花纹,但未刻有文字。

而李凯斌口中老坟台一带出土的石羊、石人如今也已不见踪影,“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一户村民从老坟台弄出来的,现在早没影了”,李三才向记者介绍,石羊曾被这位村民置于其家门口,而今村内瀍河河道改造,他家已被征迁。随后记者联系了这位村民,他表示石羊在房屋拆迁时可能随建筑垃圾被清走,而石人当年被他埋在自家果园,后洛吉快速路拓宽,占用了果园,石人自此不知所终。

在后李村支部委员张新喜的领路下,记者走入老坟台,来到传说中的李煜墓前。墓地并无封土,它隐没在村民所植的果园之中。如无人告知,恐怕没有谁能够将这片果园与“千古词帝”李煜联系在一起。

由李煜墓向南,是相传的王之涣墓地。张新喜说,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通往村子的唯一通道就处于王之涣墓地的边上,村民们无数次从这里进出村子,却少有人知道一位唐朝大诗人长眠在他们脚边。

记者与张新喜交谈之际,夕阳正在下落,晚霞洒在远处邙山岭的上方,浑厚的历史似乎在此刻正被唤醒。望着隐没岭上的太阳,张新喜吟诵起了王之涣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立碑】

李煜墓碑横卧在地,碑文采用简体风格

王之涣的碑呈竖状,采用颜体字镌刻

12月3日上午9时,卡车载着李煜、王之涣的墓碑来到老坟台,随后一辆钩机驶来,将两块墓碑钩起、放下。董党伟、江峰、白小光等众筹发起人,后李村支部委员张新喜和一众村民忙碌起来,年近八旬的李凯斌也来到现场,见证自己多年以来的“心愿”的落成。

下午两点,随着碑刻的落成,鞭炮声在邙山的沟壑中回荡。一旁的洛吉快速路上无数车辆驶过,但无人知道老坟台的这一刻现场人们的激动万分。

李煜碑横卧在地,上书“南唐后主李煜之墓”,下方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这里埋葬了一个诗人,从国主到囚徒,从风花雪月到悲凉,他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一生。”碑文采用简体风格。“我们用诗意的语言来概括他的一生,用简体字来镌刻碑文,想要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感受到‘大简大悲起苍凉’的意境。”董党伟介绍。而王之涣的碑呈竖状,采用颜体字镌刻“唐诗人王之涣墓”,“颜体字浑厚大气,符合这位边塞诗人的风格”。

一周以后的12月9日,近百人特意再访老坟台,相约为李煜和王之涣的墓碑揭幕。众人齐声吟诵起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朗诵声响彻原野。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望着新落成的碑刻,董党伟不由感慨,“洛阳发生过无数的故事,北邙山上也有着灿若星辰的名人墓葬。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包括以后的人们,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将这些故事和这里的文化传播、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聘信息|广告服务|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