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江勇 赵力文 成利军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 蒋晓芳

如何克服创新要素不足的短板?怎样化解创新能量匮乏的劣势?如何跨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壁垒……这是横亘在我省不少城市高质量发展路上的“时代之惑”。

连日来,记者跟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采访团,从安阳一路行至三门峡,在黄河以北沿线省辖市的创新发展历程中寻找答案。

“寻新”“守正”,锲而不舍取真经

一家企业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靠什么?仕佳光子董事长葛海泉的回答是:“必须真正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早在十几年前,仕佳光子就积极与中科院开展合作,在鹤壁共同启动了PLC型光分路器芯片项目建设,两年后一举打破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目前,该公司已拥有从设计到制造、从测试到封装的全流程工艺,基本形成了光芯片完整产业链,成为光芯片领域的“隐形冠军”。

面对未知领域,如何寻出一条纳米产业发展之路?河南大学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张治军的做法是:“甘坐板凳十年冷”。

2003年该中心落地济源后,没有现成的发展版本作参考,只能一步一步自己摸索。张治军带领团队结合产业需求搞研发,逐步发展成为目前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小试、中试和工程验证试验平台及材料性能测试和评价实验平台的纳米材料与技术孵化基地,孵化带动十几家纳米材料公司,帮助当地打造百亿元纳米产业链。

鹤壁、济源,都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资源有限的制约。或是勇闯天涯,对接创新策源地“寻金淘宝”;或是守正创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两地殊途同归,经历了十几年锲而不舍的奋斗,最终收获硕果。

“引新”赋能,协同创新联八方

在我省唯一的铝合金汽车板专用生产线上,上海话、武汉话和河南话的交流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中国宝武是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随着钢铁产业大力推进提质增效,不少技术骨干被“精简”下来。“我们积极响应总公司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的要求,带领这些宝贵人才,奔赴各省新岗位二次创业。”宝武铝业董事长智西巍介绍,这与亟须实现传统铝工业转型升级的三门峡市一拍即合,总投资65亿元的宝武铝业项目顺利落地。

“目前生产线全面投产不到半年,已有近30个产品快速投放市场。”智西巍对项目发展充满信心,“我们的目标,就是成为世界一流的铝合金板材制造企业。”

无独有偶,在安阳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记者也能听到带有上海、南京口音的介绍。这家公司在国内首创的冷轧钢生产线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了加速技术扩张推动企业发展,公司引进了上海复星集团控股,全力在国内推广这项技术。

引入八方能量,富集创新要素,善用协同创新之手做强新兴产业,就能跑出传统产业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动”“静”皆宜,竞争场上拼内功

“永远要快市场半步,等国家告诉你要解决什么需求时,你就落后了。”这是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层的共识。

自1957年开始,豫光金铅先后实现了铅铜冶炼的六次革命性升级,开辟出一条提质增效、绿色环保的发展之路。目前,豫光金铅正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向着千亿企业的目标挺进。

“在每一个环节开启‘微创新’,用系统性变革‘拼内功’,成为行业最后的胜利者。”这是三门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管理层的“秘诀”。

身处高度成熟的行业,短期内难以看到迭代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突破怎么办?戴卡轮毂前身是一家老牌国企,在重组改革后摸索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竞争之道:风冷改水雾冷却,每个班多产出10件产品……面对饱和的市场、相近的价格,把从工艺环节、管理环节提升的每一分效能,转化为可观的利润和竞争力,企业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无论是勇当引领者,还是静心练内功,抓紧创新这把“钥匙”,从企业到地方,终将找出破解困局的方法,走上适合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